第80章 《辛卯条约》_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
火车小说 > 长生:我在大明被徐达捡回家 > 第80章 《辛卯条约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80章 《辛卯条约》

  第80章《辛卯条约》

  倭国与大明通商也有好些年了,之前倭国的商人也来到大明做生意。

  从他们所携带的白银,黄金来看,倭国确实有着不少的金矿银矿。

  而且据暗卫的情报,倭国还盛产硫磺。

  这是生产火药必不可少的原料。

  杨轩此来,这些东西,是一定要拿到的。

  等了一天时间,倭国天皇再次前来。

  表示两万万两白银确实是太多了,不过他们可以赔偿一部分白银,剩下的用矿来抵押。

  对于这个赔偿方案,杨轩表示了同意。

  随后,就用哪些矿抵押进行商讨。

  其中有些矿不在倭国天皇的计划之中,但是面对杨轩的强硬,他也只能妥协。

  最后,杨轩又表示,为了保护大明的矿产,需要在这里驻兵。

  倭国天皇拒绝不了,也不敢拒绝。

  随后一番商议,决定驻兵两千。

  后面的几天时间,双方就一些细节进行了商议。

  并根据此内容,签订条约。

  称《辛卯条约》,又称《京都协定书》。

  条约中,除了要赔偿大明两万万两白银,还有一条,大明要从京都撤军,将京都还给倭国。

  这一条是倭国天皇要求的,杨轩也没有拒绝。

  他能打下一次,就能打下无数次。

  亲眼看着倭国天皇写下姓名日期,盖下玺印后。

  杨轩开口道:“我给你们一个月的时间准备。”

  “过时不候!”

  “是,在下明白!”倭国天皇屈辱道。

  让人送倭国天皇离开,杨轩拿起桌上的条约,嘴角扬起。

  “这应该是华夏与外国签订的第一份条约了吧?”他嘀咕一声。

  他不知道因为他的存在,历史改变了多少,但这一刻,他感觉得到,历史确确实实改变了。

  “侯爷为我大明争取到如此巨大的利益,以后的史书上,想必会对侯爷,大书特书。”郑和出现在身边,笑着说道。

  “都是虚名罢了!”

  “我所做的一切,不过都是为了大明。”

  杨轩笑道。

  “有了这些钱,大明就能发展的更快,陛下能做的事,也多了。”

  他看着手中的《辛卯条约》,对郑和笑道。

  后者微笑不语,心中对杨轩无比敬佩。

  “对了,从军中挑选两千驻守倭国的将士吧。”

  “最重要的标准,就是要忠于大明。”

  “还有,驻守的将领,也一定要挑选个机灵的。”

  “告诉他们,这驻守不是永久的,三年一轮换。”

  杨轩想了想,吩咐道。

  “是,侯爷!”

  郑和领命下去安排去了。

  水师将士,他是最熟悉,也是最了解的。

  ……

  将事情安排下去,杨轩提笔给朱棣写了一封奏疏,将事情详细讲述了一遍。

  以及条约内容,也是一字不差的抄了一遍。

  随后命人以最快的速度给朱棣送回去。

  在等待倭国筹集金银的时间里,半个月很快就过去了。

  杨轩的奏疏,也到了朱棣的手中。

  御书房中,朱棣的笑声就没有停下过。

  值守在外面的太监侍从不知发生了何事,一个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。

  但他们伺候朱棣多年,也能感受到朱棣的开心。

  “王忠!”

  “老奴在!”

  “传在京所有官员上朝,举行大朝会!”

  “遵旨!”

  “哈哈哈~”

  御书房中回荡着朱棣的大笑声,传的很远。

  “来人!”

  “为朕更衣!”

  ……

  收到宫里消息的在京官员不敢怠慢,在衙门办公的官员连忙结伴入宫,在家的官员也赶紧换上了朝服。

  品级低的官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,但心思活络的官员会塞给传信的太监银子打听消息。

  得知朱棣心情大好,便知不是什么坏事。

  不会死人。

  再加上突然召开大朝会,这应该是有好事。

  而且不是一般的好事。

  最后再联想一下朝廷上下最关心的事,就是倭国的战事。

  所以,不少人猜测,今天的大朝会,和倭国的战事有关。

  奉天殿前的广场上,朱家三兄弟已经到了。

  “老大,老爷子着急忙慌的召开大朝会,你知道是什么事儿吗?”老二朱高煦问道。

  “这我从哪儿知道去。”

  “等会儿老爷子来了,不就知道了嘛。”朱高炽笑道。

  闻言,朱高煦笑了笑。

  他靠近朱高炽,压低声音卖弄起来:“我告诉你啊,师叔在倭国打了大胜仗。”

  “还搞到了不少钱。”

  “你从哪儿听说的?”朱高炽问道。

  “不告诉你。”朱高煦傲娇一笑。

  “嘁,不说就算了。”朱高炽道。

  接着,朱高煦又回头跟小老三卖弄了起来。

  他的消息自然是从王忠那里打听到的,为此还花出去了一把金豆子。

  随着时间的推移,奉天殿前的广场上人也是越来越多。

  大朝会不同于一般的朝会。

  在京的官员几乎都要来。

  正常情况下每个月只会召开两次大朝会。

  分别为初一,十五这两日。

  特殊情况下除外。

  今天就是特殊情况。

  大朝会来的人很多,奉天殿内根本站不下。

  只能在外面的广场上。

  如今还是正月,气温低。

  不少官员冻得发抖,正在原地跺脚。

  督察院的御史们虽然也很冷,但也都坚持着不朝会失仪。

  并默默将失仪之官员记在小本本上,准备上奏弹劾一下,增加一下业绩。

  另一边的内阁,也聚在一起,讨论着倭国的战事,取得了什么程度的胜利,才能让陛下在这个时候召开大朝会。

  同样的,六部尚书也在一起讨论着。

  其中户部尚书夏原吉最为关心。

  重建福/建市舶司,安抚被劫掠的商人,已经花出去了上百万两银子。

  远征倭国又是一笔不小的财政支出。

  前些天,运送补给的船只已经出发了。

  要是这一仗不能回本,那就亏大了。

  临行前,杨轩向他保证会十倍百倍的赚回来,也不知道怎么样了。

  夏原吉是愿意相信杨轩的,但没有亲眼看到之前,他始终存疑。

  终于,在百官的期待下,朱棣到了。

  他坐在放置在御阶上方的龙椅上,俯视着文武百官。

  百官山呼万岁,朱棣言平身。

  “今天,有一个好消息,朕迫不及待想和众位爱卿分享。”

  ……

  文中由于靖难只有三年,所以永乐十年相当于历史上永乐九年,辛卯年,兔年。

  条约名称若有不同建议,可评论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hcamdc.com。火车小说手机版:https://m.hcamdc.com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